91pron

欢迎访问91pron 网站

91pron
南京市中医院管理局

当前位置:91pron > 工作动态

网红玩具成“隐形杀手”,医生呼吁家长警惕
文章来源:南京日报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12  阅读次数:显示稿件总访问量

磁力珠色彩绚丽、玩法多样,深受小朋友喜爱。但如果误食,后果却会很严重。近日,又发生1岁娃吞下14颗磁力珠的事件——因误吞多颗强磁性玩具“巴克球”导致肠梗阻、肠内瘘,病情危重的安安(化名)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联合儿科等多学科团队的救治下,终于成功脱离危险。轻松惬意的假期里,儿童意外伤害频发,而其中不少是因玩具导致。“巴克球”“水宝宝”“捏捏乐”……在一众网红玩具的背后,可能藏着健康“杀手”。

磁性玩具误食带来大危险

1岁的安安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宝。两周前,安安的妈妈突然发现安安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,还伴随着比较严重的呕吐。担心不已的父母赶紧带着安安,来到省人医龙江院区急诊就诊。

儿科团队接诊后,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,高度怀疑安安存在消化道异物可能。经紧急腹部X线平片及CT影像学检查,医生确诊安安消化道存在异物。随即小儿外科会诊阅片后考虑异物为磁力小球“巴克球”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影像及临床评估显示,这些磁珠已因相互吸引,导致安安出现肠梗阻,情况十分危急。

时间就是生命!面对这一复杂危重情况,小儿外科团队迅速评估病情,认为必须立即手术解除梗阻、取出异物,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。在完善术前准备后,手术团队为患儿实施了紧急小肠切开异物取出术。术后,省人医多学科协作确保患儿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。最终安安康复出院。

易与肠胃炎混淆的“隐形杀手”

省人医小儿外科主任殷易钰主任医师提醒:“磁性玩具尤其是像‘巴克球’这类由多颗强磁力小珠组成的玩具,对幼儿具有极高的危险性。它的磁力可能高达数千高斯,远超普通磁铁。一旦幼儿误吞两颗或以上,它们会隔着肠壁、胃壁相互强烈吸引,堪称幼儿身边的‘隐形杀手’!”

一旦发生危险,患儿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肠梗阻、肠瘘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专家表示,让人担忧的是,这类吞食磁性玩具的情况,初期症状可能仅为轻微腹痛、呕吐、食欲不振等,易被当作普通肠胃炎而延误诊治,等到出现严重腹胀、持续呕吐、高热、便血等时,往往病情已非常危重。一旦发生穿孔、内瘘等并发症,手术难度和风险将显著增加,患儿会承受巨大痛苦,恢复期也会较长。“小朋友接触任何含有小型强磁性部件的玩具,家长都需在旁边密切观察和陪同,做好安全防护。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、呕吐、拒食,尤其是有接触小玩具或物品史,务必及时就医。”殷易钰表示。

这些网红玩具同样需“排雷”

磁力珠“巴克球”的问题并非个例,它是当前网红玩具安全隐患的一个缩影。许多风靡一时、深受孩子喜爱的玩具,都存在着类似或其他的严重安全隐患。门诊上,“水宝宝”“捏捏乐”等网红玩具导致的健康问题频发,专家提醒,家长需要擦亮眼睛,主动为孩子“排雷”。

五颜六色的“水宝宝”,遇水后能膨胀至自身体积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。它们看起来像糖果,极易被儿童误食,一旦在干燥状态下被吞入,它会在消化道内吸水膨胀,造成肠梗阻,后果不堪设想。市面上绝大多数的“捏捏乐”玩具,其核心材料是聚氨酯(PU)泡沫,还会使用聚氯乙烯(PVC)或热塑性橡胶(TPR)。“PVC本身是硬质塑料,但为了让它变得柔软、有弹性,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关键的助剂——增塑剂。无论是PU发泡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,还是PVC中为了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,都为‘捏捏乐’玩具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。”专家提醒,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,有趣和新潮绝不应是首要标准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,要用理性的选择,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。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